《痕迹》没有注水和扯蛋,除了破案还破案,稍不留意还得回头看

  在看《痕迹》这部网剧之前,小编是打算看《三叉戟》来着,但是那天晚上赶上某大型电商平台做晚会,所以,就把这部剧的时间给占用了。当然,《痕迹》这部剧,前几天我也听说过,但因为对方是网络剧而没有特别在意,毕竟在传统思维看来,网络剧的品质照台播剧还是少了一些大家风范。老贵族,再老也是贵族,别看台播剧注水,但是它们的卡司强大,基本上都是国内最活跃的一线老戏骨。

《痕迹》海报

  而网络剧就不一样了,现在的三大网络平台,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人傻钱多加外行了。现在他们对于资金集约化使用,堪比吝啬的老地主。所以,限于资本上的限制,估计《痕迹》的手笔也大不到哪里去。所以,该剧就像小编在标题上所说的,故事精彩、演技稀烂,之所以它有着不错的点击率,当然得益于它精彩密集的情节和炸点不断的冲突。看了多年的网络剧,发现一个规律,演技烂点儿无所谓,只要故事精彩。

《痕迹》剧照

  而《痕迹》无疑是典型的网播剧,演员谈不上有多红,演技更谈不上有多硬,但是却保证颜值,这是留住年轻观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姚笛、徐正溪等,现在还算不上是头部艺人,达到腰部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姚笛,前几年还行,现在已经无法和文章闹绯闻时期相比了。另外,在演技上姚笛还谈不上有多好,并不一定说科班出身就一定要有实力。而徐正溪比较有名的作品也不多。姚笛再不好,还是个科班出身呢,而徐连溪连科班都不是。

主演姚笛

  而这些就是整个《痕迹》创作班底的配置,就像上面所说的,网剧都这样吧?如果在剧中寻找演技最差的,那么小编当然要首先指出徐正溪了。我当然知道徐正溪唯一的作用就是他的颜值,目的就是用来吸引年轻观众的。至于演技嘛,只能算是马马虎虎吧?反正经常看剧或追剧的老观众是根本看不惯的。他最大的硬伤就是在表演中加入了很多刻意的成分,内行人管这叫作用力过猛。

主演徐正溪

  “用力过猛”具体来讲,就是“耍帅扮酷”。在一开始廖岩讲解案情时,他就刻意突显自己精致好看的脸和犀利深邃的眼神。还有就是他和梁博士(姚笛饰)第一次见面握手时,便刻意通过看对方走神而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眼神和容貌。并且,廖岩在说话时,也刻意地拿腔做调。还有徐正溪在台词上,更是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有进入角色情绪,完全是在背诵,或在背诵中扮酷。这样的演技如果放在《我就是演员》节目里,估计得让李诚儒给骂吐噜皮了,甚至有个地缝儿他都得钻进去。

主演王新

  姚笛不管怎么说也是科班出身,台词上比徐正溪略好一些。但是,姚笛最终也未能逃出台词的模式化和套路化。也就是说她并没有理顺普通话与角色情感之间的正确通道。有些人或演员在表情达间时,用家乡方言绝对顺畅,但是一旦换成普通话,就很容易在表达情感上出现短路,也就是说没有找到普通话和真实情感之间的顺畅通路。好,演员和演技已经被小编埋汰够呛了。接着,咱们再谈一下剧本。冲良心发誓,我觉得这个剧本所讲的故事,相当不错。

犯罪嫌疑人蓝海洋

  这个故事正好像小编在标题里所说的,故事情节紧凑,矛盾冲突密集,信息输出也相当密集。有时候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已经被国产注水剧毒害得变傻了、变迟钝了。如果我们看惯了《新世界》、《清平乐》、《燃烧》这类剧,一旦再看情节密度、信息密度比较大的美剧或《痕迹》这类网剧时,我们就会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这次看《痕迹》时,我就经常会返回重看前面的情节,否则就会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出现。

  这就证明啥呢?证明《痕迹》这类网剧比台播剧的情节密度大得太多了,观众稍不留神,就会丢掉关键的细节。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案件为单元的系列刑侦剧,约模每2.5~3集就是一个案件,即一个单元。目前小编看了第一个单元,少女纹身扒皮案。后面的自不必说,咱们只谈一下小编看过的前3集。这就是一个紧凑密集的“提搂瓜秧找瓜蛋儿”的侦破过程。从少女张宁被杀纹身被割,到同类无头女尸董爱勤,到董、蓝、黄三个姐妹淘,再到罪案现场发现蓝海洋的毛发,再到最后的案件告破。

全体创作人员

  上面这一连串的线索便构成了前3集的紧张剧情。这期间看不到任何闲笔、扯蛋的镜头。并且在每一关键节点上,编剧或导演都不失时机地放出几条红鲱鱼(何谓红鲱鱼?写过推理小说的都知道),以扰乱观众的视线,让观众的心理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在发现张宁被杀时,编导也像剧中的刑侦人员一样,锁定七、八条线索进行调查侦破,而最终通往真相的只有一、两条线索。而那些不通往真相的陪榜线索,就是编导们放出来的红鲱鱼。其实,这些红鲱鱼就已经够观众烧一阵子脑细胞了,更何况关键线索了。看到没有,这就是填满观众脑容量的聪明办法,更是加大情节密度、矛盾密度的办法。所以说,这也是小成本、小制作的突围之路。

展开全文∨

痕迹

喜欢看 "痕迹" 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