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25岁又如何?

  站在25周岁的门槛上,突然发现30向我奔来。时间在倒数,5,4,3,2,1!30即将来临,你三十而立了么?

  最近看了热播的《三十而已》,三个女主角,一个完美人妻,高学历高智商的顾佳,虽是全职太太,但是总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做的几乎完美;一个是“好好小姐”人设,不推诿不拒绝,甚至有些傻里傻气的钟晓芹,不去计较,不去攀比,渴望最平实的幸福;还有一个是“户漂”人设,工作勤恳,孝顺刻苦,想要在上海扎根寻找幸福的销售。就拿电视剧切入的角度,女性来说。三十岁的女性,我觉得到达了女性光辉的顶峰。30岁的她们,有的可能刚刚成为妈妈,有的可能成为妈妈很多年,有的可能不打算成为妈妈,在寻找其他点亮生命的火花。30岁的她们大多数褪去了学校里的学生书卷气息,走向成熟,但是又保留着岁月给他们的该有的年轻和从容,也会有些许20多岁的朝气。

三十岁,女性光辉的顶峰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每个年龄段人的烦恼,迈入社会的我们,很多时候,有个烦恼不分阶层,不分年龄,“未来的我们会怎么样?是否成家?是否立业?是否…….”

  很多时候,工作生活不能如电视剧所写,只要努力,上帝就会多看你一眼,于是你就升职,加薪。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工作,这两个词汇都是HR用来忽悠新员工入坑的。入了坑,发现,多年职位不调动,不加薪,是常态。

  每天如同机器人一样拧上发条。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样子。有种迷茫叫做“看不到未来”,而有种绝望,叫做“一眼就看到了未来,一模一样”。

时间滴答滴答就消逝了。

  迈入25岁的大门,自己会更多的关注同龄人,考上研究生的同龄人可能还在思考到底是读博士还是在导师推荐的研究所去工作,也有些在因为今年的就业形势也焦灼。那些抱着孩子的同龄人,他们因为孩子,而收敛了自己的心性,卸载了电脑里的游戏,取消了通往诗和远方的机票。那些在工作岗位上日夜奔波,形单影只的人们,在小长假后离乡,挤着火车,耳机里是那句“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

  天地茫茫,故乡为过客,奋斗的城市亦不是归人。

老人家,我是归人,亦是过客。

  25岁的我们,有太多想说想做的了。我在忏悔如果时间可以重来,肯定在大学好好学习,用自己专业实力和应届生的优势去谋得一个值得经营一生的事业。我又在后怕,如果没了大学的璀璨烂漫的岁月,那心底唯一的一点光亮都被抹了去。我在思考,如果当时大四前咬咬牙,读个研究生,也许现在人脉更广,就业更从容。我在忧心,父母的白发日渐增多,早点工作是否可以让他们心底踏实,自己的子女总算在社会上能养活自己了。我又在烦恼,25岁的我们,面临着家里的催婚,面临着自己工作的变动,面临着奔往30的压力。

  25岁的我们,精力和胶原蛋白在迅速的流失,衣服慢慢的朴素,饮食慢慢的清淡,作息越发的规律,内心的波澜也越来越大,曾经想着世界那么大,需要出去走走看看,却被现实生活绊住了脚。为了30而立,存款买房,买车,为了30而立,投资自我,学习培训。为了30而立,被催着相亲催着谈恋爱。

  25岁的我们,走过了人生1/3的时间,黄土已经埋到了膝盖,而心灵却想要破土而出,突然有一天,看到了中学古文鉴赏最爱出的一句话: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想想走过的25年,内心又突然有种淡泊,不争也挺好。所有的苦都伴着乐,所有的乐中也掺着忧愁,25岁的我们很多都在纠结,一面渴望四平八稳的生活,一面又不甘养老般的活着,自己年纪尚可,不拼一把,后面后悔了怎么办。一面风平浪静,不求风雨,一面却汹涌如潮,澎湃跌宕。

  30而已,25又如何,每一面都是别样的精彩,每一面也都是别样的淡泊,只要自己努力认真的活着,生活不会辜负有心人。

展开全文∨

三十而已

喜欢看 "三十而已" 的人也喜欢: